“三下鄉(xiāng)”送到點上 “三扎根”落到實處
本報衡水12月23日電 記者朱虹報道:12月16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城里鑼鼓喧天,人頭攢動,,由省委宣傳部和省科技廳,、社科院等20個部門組成的“三下鄉(xiāng)”服務團來到這里,向鄉(xiāng)親們贈書,,為他們帶來科技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近年來,衡水市認真落實“三貼近”要求,,把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下鄉(xiāng)”工作重點,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深化“三下鄉(xiāng)”工作,推動了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
衡水市委書記李俊渠說:“送文化科技衛(wèi)生下鄉(xiāng),,關鍵是要送到點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贊不贊成、增不增收是‘三下鄉(xiāng)’工作的衡量標準,,要把‘三下鄉(xiāng)’做成得民心,、暖民心、穩(wěn)民心的好事實事,?!睘榧皶r了解群眾需要,衡水積極完善農民需求信息反饋網絡,,通過下鄉(xiāng)調查,、群眾來信、“三下鄉(xiāng)”熱線,、“奔小康農民聯(lián)誼會”會員反饋以及縣鄉(xiāng)村三級聯(lián)絡員等途徑,,逐級反饋農民需求。在此基礎上,,按照群眾的實際需求,,積極組織司法、稅務,、計生,、環(huán)保、教育等20多個部門人員下鄉(xiāng),,為農村群眾送去服務,。
為深化“三下鄉(xiāng)”活動,,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衡水市自1998年起實施“三扎根”工程:保證專業(yè)技術人員“常下鄉(xiāng)”,、“常在鄉(xiāng)”的同時,,在廣大農村建設一批適合實際的文化科技衛(wèi)生設施,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衛(wèi)生骨干,,為農村造就一支“不走的隊伍”,。在“三下鄉(xiāng)”實踐中,衡水市充分發(fā)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1998年以來,,全市通過集中辦班、現(xiàn)場授課,、外送學習,、示范引導、基地帶動,、“一帶一”,、“一幫一”等方法,培養(yǎng)農民骨干人才50余萬人,。
《人民日報》 (2004年12月24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