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洞口縣廣大黨員干部及駐村幫扶后盾單位,以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實際行動,、敢啃硬骨頭的堅強意志和對困難群眾高度負責的使命擔當,,因戶施策,精準幫扶,,探索實施“產業(yè)脫貧、消費脫貧,、旅游脫貧”三大模式,,暢通了百姓脫貧致富路。
產業(yè)脫貧,,注入源頭活水
“以前就種點玉米,、紅薯之類的東西,一年掙不了多少錢,,現在種油茶收入翻了好幾番,,這一切都要感謝洞口億豐公司,他們不僅是提供優(yōu)質油茶苗,,這兩年來還一直在關注和指導我,,使我在油茶樹的管護上得心應手。”10月30日,,家住洞口縣花園鎮(zhèn)黃金村62歲的貧困戶曾德君滿臉笑容地說,。因為年事已高,兒子又不幸患上尿毒癥,,兩個孫子才幾歲,,沒有穩(wěn)定收入,家境十分貧困,,2015年,,曾德君和億豐公司合作,在屋前2畝空地上種植150株4年生油茶苗,,沒想到,,油茶林從2016年就開始掛果,2017年收獲鮮果1500公斤,榨油100公斤,,收入1.2萬元,。
洞口縣億豐農林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種植、苗木培育,、茶油產品加工,、研發(fā)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龍頭企業(yè),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模式深耕油茶產業(yè)近十年,。2015年,,該公司參與產業(yè)扶貧,落實“四跟四走”政策,,到2018年底,,該公司帶動全縣十多個鄉(xiāng)鎮(zhèn)80多個村5千余貧困戶種植油茶,興建油茶基地23600余畝,。
為了讓廣大油茶種植戶和合作社無后顧之憂,,該公司投資1.3億,在洞口縣經開區(qū)購地25畝建設可年產5000噸的茶油的億豐農業(yè)產業(yè)園,,切實將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2016年9月,,湖南省扶貧辦王志群主任在視察億豐公司油茶產業(yè)扶貧股份制大苗栽培試種基地時,,對公司的大苗栽培模式,予以了充分肯定,。
“大苗栽培模式,,由公司負責建設育苗基地,集中培育,,待苗木生長到3-4年的時候,,再交給農戶、貧困戶按規(guī)格種植,。這種方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成活率,,同時縮短了貧困戶種植后的受益周期,,減少貧困戶投入成本。”公司負責人劉成介紹說,。在推廣大苗栽培的同時,,公司加強與貧困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的建設,與貧困戶簽訂產品回收合同,,鮮果以每公斤3元保底價收購,。為保障油茶種植質量,,公司還為所有簽訂合同的貧困戶開通種植技術短信提醒服務,統一發(fā)布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信息。
“我在億豐公司做工,,一年可以賺2萬塊錢的收入,,我自己還有3.8畝地入股,到明年又可以增加5到6千塊錢的收入,。”貧困戶王彩桃告訴記者,。像上述貧困戶的感觸,在億豐公司落實“四跟四走”產業(yè)扶貧過程中累見不鮮,。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4月,洞口縣油茶基地面積新擴至7萬多畝,。預計今年油茶產量達到300萬噸,,產值1.5億元,參與油茶種植貧困群眾可人均增收3000元,。
消費脫貧,,拓寬幸福空間
10月31日上午,,洞口縣長塘瑤族鄉(xiāng)老艾坪村一組村民沈菊香和幾位姐妹正在給自家產的土蜂蜜打包,70瓶共計140斤蜂蜜即將被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八局)愛心團隊帶往長沙銷售,。如今,,大山深處綠色生態(tài)的農家產品已深受都市人喜歡。當天,,水電八局愛心團隊還為老艾坪村的貧困百姓帶來價值20余萬元的嶄新服裝過冬,。
“蜂蜜是120元一瓶,加上其它農產品,,今天可以拿到一萬多元吧,。”沈菊香滿臉喜悅。她同時告訴記者,,今年她家的蜂蜜已產出500多斤,,并通過水電八局駐村幫扶工作隊搭建的平臺全部清倉銷售,光蜂蜜及附屬產品,,已獲利3萬多元,。
老艾坪村的一瓶瓶蜂蜜、一箱箱雞蛋,、一只只雞鴨,,通過水電八局搭建的各式“消費扶貧”渠道進入千家萬戶,既滿足都市人口綠色環(huán)保食品消費需要,又不斷拓寬老百姓的幸??臻g,。
“作為駐村幫扶后盾單位,水電八局從董事長到廣大干部職工及各愛心團隊,,就想為老艾坪村多做一些好事,、獻一份愛心。我們充分利用總公司食堂,、各職工家庭廚房的需求,,充分利用春節(jié)、中秋等節(jié)假日的消費必要,,采取‘消費扶貧’模式,,讓我們的群體更方便參與到扶貧事業(yè)中,把我們的每一筆消費都變成幫助老艾坪村脫貧攻堅的實事,。”水電八局駐老艾坪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王軍告訴記者。
據了解,,水電八局扶貧工作隊自去年進駐老艾坪村以來,,在臘制品、土雞土鴨,、茶葉,、蜂蜜、果蔬等土特產上采取“消費扶貧”模式幫扶該村脫貧攻堅,,累計達到160余萬元,。
“消費扶貧以銷促產,有力地推動了老艾坪村農業(yè)產業(yè)升級和農產品質量提升,。同時,,水電八局消費扶貧融合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促使農產品‘種養(yǎng)——供銷’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給未來我鄉(xiāng)推動農村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及脫貧攻堅持久戰(zhàn)樹立了一個樣板,。”長塘瑤族鄉(xiāng)鄉(xiāng)黨委書記梁麗君對記者說。
近年來,,洞口縣積極推動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推動建立消費扶貧協作機制,將消費扶貧納入精準扶貧行動,,鼓勵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貧困地區(qū)產品,,幫助貧困戶脫貧,。此舉同時破除了“直接給錢”式的扶貧,著眼激發(fā)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提升扶貧的深度和高度,,促進扶貧的質量和效率,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旅游脫貧,,增強造血功能
11月1日下午,洞口縣11月1日下午,,洞口縣羅溪瑤族鄉(xiāng)寶瑤村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停車場停放著多輛來自外地的車,,游客們或在古驛站的街巷漫步,撿拾“湘黔古道”曾經的繁華盛景,;或在風雨橋上靜坐浴風,,體會大山深處的農家怡然自得。
“住特色村寨,,吃山珍土菜,,喝瑤家熬茶,游湘黔古道,,賞雪峰風光,。”帶家人來游玩的長沙客人姚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一家6口就是奔著這個概念到再次來寶瑤一游并打算小住二日,。“幾年前我曾路過這里,,當時連公路都不是很暢通。真沒想到這個曾是省級貧困村的地方,,幾年來發(fā)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次來到這里真是不虛此行,感受到了濃濃的農家文化氛圍,,還目睹了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就。”姚先生說,。
寶瑤村距洞口縣城80公里,,是一個偏遠閉塞的少數民族山區(qū)村。全村總面積9.63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198戶728人,其中瑤族群眾占85%,,2014年評為省定貧困村,。但該村地處羅溪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自然和人文景點眾多,。
2015年湖南省財政廳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后,,通過認真調查走訪,,認為寶瑤村做為曾經湘黔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部分古跡保存完整,,有豐富的自然,、文化底韻,寶瑤的產業(yè)發(fā)展可以走一條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之路,,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與旅游扶貧融合發(fā)展,,“輸血”之后激發(fā)其長遠的“造血”功能,并可持久致富奔小康,。為此,,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借助山水優(yōu)勢,,做足山水文章,,先后組織15戶6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8戶35人參與,,籌資 200余萬元,,成立洞口瑤美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經營水上樂園,、民宿,、土特產、電商服務等項目,,帶動當地臘肉,、冬筍、蔬菜等農特產消費,,年經營收入50萬余元,,村按4%收取管理費,實現雙贏,。2015年10月1日,,寶瑤村第一家農家客棧成立,當時正在寶瑤調研扶貧工作的省財政廳廳長鄭建新,,親自提筆“古道客棧”,,寶瑤第一家客棧掛牌營業(yè)后,生意紅火,。村民們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看到這一幕,,觸發(fā)了他們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2015年10月至今,,先后有“紫園客棧”“咚咚農家”“龍鳳客棧”“瑤美山莊”等十多家客棧和68戶136個帶有少數民族特色床位的民宿誕生,,現如今,寶瑤每天有來自懷化,、長沙,、婁底,、邵陽等地的旅客前來休閑消費,觀光旅游,。生態(tài)休閑游帶動的餐飲住宿消費,,讓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0.8萬余元,帶動村民就業(yè)0.03萬余人,,年接待總人數8萬余人,,年經營收入800萬元,通過旅游扶貧的帶動,,全村貧困人口年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5年前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如今成為脫貧致富的先進村、樣板村,。 2016年被湖南省評為“脫貧攻堅示范村”,, 2017年5月,被湖南省評為“少數民族最美特色村寨”,,2017年9月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全省僅5個),。同年,該村順利完成貧困村退出任務,。
以上采集的三個鏡頭,,只是洞口縣近年來“產業(yè)脫貧、旅游脫貧,、消費脫貧”三大模式的幾個縮影,。“脫貧攻堅既是攻堅戰(zhàn)也是持久戰(zhàn),洞口縣不僅要如期脫貧,,更要防止返貧,,我們一定要抓緊抓牢抓好‘產業(yè)脫貧、旅游脫貧,、消費脫貧’三大模式,,走上穩(wěn)定的脫貧增收致富路。”中共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在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該縣啟動儀式上如是表示,。(劉佑祥 歐陽恩雄 胡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