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官階共有“九品”,如果說現(xiàn)如今的“大學生村官”也是“官”,那應當在“九品”之下了,縱使微乎其微,這個承載幾許期待、伴隨幾許苦樂的稱謂,卻不論是社會輿論的叫好與質疑,還是組織人事的包容與呵護,還是群體自我的認同與迷惘,對于當今時代而言,還是具有非凡意義的。
時光流轉至2008年,這一年,中南海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廣袤的田野,一項具有國家戰(zhàn)略意義的決策——“大學生村官計劃”正式宣告實施。習近平同志曾指出,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著眼于加強“三農(nóng)”工作、鞏固黨在農(nóng)村的執(zhí)政基礎而作出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要作為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最初都是不完善的,同樣,大學生村官作為新生事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nóng)村工作繁瑣復雜,大學生村官來到農(nóng)村,從理論轉換至實踐,不論是心理承受能力還是適應能力,都可能相對較弱;二是有的大學生把做村官當成就業(yè)的“跳板”,想通過“大學生村官”跳出農(nóng)村,謀求更高的職位;三是有的人認為大學生村官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初生牛犢,擔心他們出岔子、惹亂子;四是現(xiàn)行大學生服務期限是三年一期,共計兩期,雖然國家明確提出從基層公務員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官,但崗位畢竟有限,一旦期滿其他村官該何去何從?
對此,作為基層政府及大學生村官本人,究竟如何做才能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
首先,要多些關心幫助。大學生村官進入這一角色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最初必定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水土不服”問題,而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還是生活和出路問題。因此,基層政府要本著安全、方便、易于管理的原則,安排好他們的食宿生活,同時,應當著手建立經(jīng)常、有序、多元化的流動機制,鼓勵、支持、幫助他們繼續(xù)扎根基層或自主擇業(yè)。
其次,要加強學習鍛煉。大學生村官想干好工作、站穩(wěn)腳跟,單憑學校里、書本上的知識必定無法從容應對,而社會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除了要面對面地教、手把手地帶,大學生村官自身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具體工作、處理具體事務,盡快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在實踐鍛煉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再次,要注重嚴格要求。“嚴是愛,寬是害”。大學生村官正處于人生的定型期,尤其需要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幫助他們定好人生的坐標和航向,為今后的成長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大學生村官本身也需要自我嚴格要求,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端正工作態(tài)度,轉變工作方法,做到與時俱進,積極進取,讓自己朝著大膽、創(chuàng)新、理智、主見的道路上不斷邁進。
最后,要相互包容理解。大學生村官初出校門,缺少基層經(jīng)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經(jīng)驗必定有所不足。因此,基層政府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干出成績多表揚,出現(xiàn)失誤多包容,不挖苦、不打擊、不說“風涼話”,調動、發(fā)揮和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而作為大學生村官,除了要加強學習、重視學習、堅持學習,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學和特長,發(fā)揮調研及信息整合方面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服務基層的能力,提高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能力。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fā)于卒伍。”農(nóng)村是一所社會大學,大學生村官從象牙塔邁入這所大學,是其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所以必須不斷“倒逼”自己以提高學習和工作能力,真正了解“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道理,通過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切實了解村情民意,切身感受群眾生活的艱苦、生產(chǎn)的艱辛、做事的艱難,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受群眾最現(xiàn)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是什么,通過在農(nóng)村基層的艱苦磨煉,讓自身的思想更加成熟,感受更加深刻,意志更加堅定,讓自己逐步鍛煉成為新農(nóng)村建設工作中的生力軍和農(nóng)民致富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