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是一條在海水沖涌的基礎上由人工開鑿而成的運河,長約4.1公里。兩岸風光旖旎,景色怡人。
那是初到新加坡的一個上午,湛藍的天空中飄蕩著幾絲云彩,我們乘坐一艘鐵皮老駁船去感受新加坡河。寬闊的河面上,微波蕩漾,三三兩兩的游船在緩緩移動著。河水十分潔凈,沒有一星半點兒漂浮物。剛下過一場雨,倒也有些涼爽。怪不得人們盛傳新加坡是“一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放眼望去,一邊岸上聳立著錯落有致的銀行大廈等高層建筑群,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耀;一邊岸上一字兒排列著歐式平房和兩層樓房,近處街頭各色招牌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
名揚天下的駁船碼頭起航不久便到。導游介紹說,以前這里是商人用小船卸貨的地方,當年漂洋過海下南洋的許多華人勞工就是在這兒搞搬運、做苦力。而眼前的碼頭上不見了那堆積如山的貨物和那步履沉重的勞工身影,岸邊的倉庫、貨棧、商店都已改頭換面,裝修成了酒吧和娛樂廳。新加坡政府出于保護沿河歷史風貌、提升城市人文品位的目的,下令保留了這一帶所有的老房子,并經過科學論證將駁船碼頭辟為娛樂中心。現(xiàn)在的駁船碼頭上,娛樂業(yè)和酒吧業(yè)形成一道風景。據(jù)說入夜后,碼頭上的燈光齊明,彩燈映在河面上,斑斕奪目;待到娛樂中心競相開場,樂聲悅耳,熱鬧非凡。可是此刻,陽光映照的碼頭上卻不見彩燈、不聞樂音,一片寂靜,偶爾見到一兩對金發(fā)碧眼的男女在岸邊的露天茶座悠閑地喝著什么,才給人一些動感。我努力地睜大雙眼環(huán)顧周遭的世界,幻想著去追尋歷史的腳步。我仿佛看見了摩肩接踵的先輩如牛負重、汗如雨下,那由黃曬黑的肌膚在陽光下透著慘白的亮光。望著腳下奔流不息的新加坡河河水,我似乎聽見了它在不倦地訴說著華人的苦難艱辛和豐功偉績。是啊,如果說華人為新加坡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巨大貢獻,那么今日中國則是華人在故土家園創(chuàng)造著的又一大奇跡。勤勞智慧的華人,總能在各種背景下為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做出驚天動地的貢獻。
水流舟行,橫臥河上的一座座銹跡斑斑的鐵橋爭先恐后地走進視線。有同伴告訴我,這些鐵橋是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代的產物。哦,原來它們那灰頭土臉的面容卻是新加坡百年風雨的寫照。穿橋而過時,我情不自禁地默默向托起這座花園城市的鐵脊梁,一一行起了注目禮。
位于新加坡河上游北岸、與駁船碼頭齊名的克拉碼頭,如今則已演繹成購物、就餐的天堂,原來的60多家倉庫變成200來家商店和餐廳了。克拉碼頭與駁船碼頭不同的是,白天也商販云集、人頭攢動,彌漫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全面保護城市環(huán)境、營造安寧舒適的生活氛圍,只準許克拉碼頭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處地域開放街頭日市。久聞新加坡城市管理科學有序,置身其中,果然一點不假。
眨眼之間,游程臨近尾聲,鐵船朝新加坡河河口開去。這時,只見一座碩大潔白的獅頭魚身塑像赫然佇立在河畔的平臺上,它安詳平靜地吐露著如練的水流,就像一位平和的新加坡人在向來自世界各國的旅人微笑致意,散發(fā)出陣陣溫馨的氣息,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