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走進湖南省桃江縣人事局,一陣清風撲面,。職稱股的干部正在為30多名農民辦理中級技術職稱證書,。從事竹制品加工的農民劉建良談起前幾年參加省農博會、介紹產品時因拿不出職稱證書遇到的尷尬,,感慨地說:“有了這張‘綠卡’,,再有這種場合,我的底氣就足了!”
桃江給農民評職稱,,始于2003年,。一天,人事局人事股股長老陳接待了一位農民畜牧技術員,。他叫符先嶺,,到鄰縣漢壽傳授生豬配種技術,,有人問他是哪級畜牧師,,他一時語塞,所以特地來縣人事局要求評一個職稱,。因為沒有為農民評職稱的先例,,老陳就把這件事向局長作了匯報。
農民需不需要職稱,?該不該給農民評職稱,?縣人事局黨組內部產生了觀念交鋒。經過熱烈爭論,,最終形成了“人人可以成才”的共識,,決定正視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多層次、多元化的新特點,,打破多年來只為“吃皇糧”者辦理相關技術職稱的局限,,把服務視角投向農村,開發(fā)鄉(xiāng)土人才資源,。
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桃江縣人事局建立了一套對鄉(xiāng)土人才的管理,、指導,、服務機制,出臺了《桃江縣農村專業(yè)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條件及辦法》,,又從農業(yè),、科技、工業(yè),、林業(yè),、畜牧等部門特聘7名專家,組成綜合評審委員會,。3年來,,縣人事局派干部下鄉(xiāng)走訪加工企業(yè)和種植、養(yǎng)殖基地400多個,,實地考察技術職稱申報人員350多人次,,推薦他們分期分批參加了專業(yè)技術培訓班。經過逐級申報和嚴格考核,,相繼為134名合格者辦理了中級技術職稱,。
水口山鄉(xiāng)豐家村苗木大戶龔浩從縣人事局領到了“中級園藝師”技術職稱后,,帶動全鄉(xiāng)9個村2000多農戶從事苗木產業(yè),年總產值達9000萬元,。竹制品加工戶劉春秋獲得“中級竹工藝師”技術職稱后,,帶著涼席和職稱證書,在湖南省第四屆,、第五屆農博會上獲得金獎,。沾溪鄉(xiāng)退伍軍人胡遠前成功研制出系列破篾機,取代人工破篾,,工作效率提高5倍,。縣人事局為他辦理了“竹業(yè)機械工程師”中級技術職稱后,,他順利地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并獲得了“坯篾破篾機”和“分層破篾機”兩項國家專利,。